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问答大全 > 你对教师轮岗制是怎么认为的?

你对教师轮岗制是怎么认为的?

被浏览: 0次 2022年12月17日 11:12
热门回答(5个)
游客1

推进教师轮岗,首要在于因地制宜。教师轮岗是件难事,既不能像日韩那样“削峰填谷”,又不能像英美那样“峰谷随形”,而是要“保峰填谷”,立足各地区、各学校具体情况,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,促进各类学校共赢,促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。

推进教师轮岗,要注重多措并举。从宏观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力度,注重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结合,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及学校的教育财政投入,强化教师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。在编制核定、岗位设置、职称评聘、绩效考核等方面实行“一揽子”鼓励计划。

推进教师轮岗,要注重刚柔并济。在明确加快推进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、责任人的同时,实行刚性轮岗与柔性流动相结合,从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出发,使轮岗到薄弱学校的教师得到经济优待、精神鼓励、事业发展,从而使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。

推进教师轮岗,要注重实事求是。要正视区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差距,讲求不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,不求改革一步到位,而应分步进行、稳扎稳打。在交流过程中,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师轮岗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,力求科学合理、程序规范、以人为本、讲求实效。

此外,推进教师轮岗,还要注重工作督导和群众反馈。要将教师轮岗的工作责任、领导责任进行逐级分解、逐步落实、逐个追究,要鼓励广大群众关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这件事,要立足国际视野传播教师轮岗的观念理念,注重师生反馈和网络舆论,力求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、好的教师,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,切实提升广大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。

游客2

教师轮岗的实施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,缩小所谓名校、弱校之间的师资差距,使不同学校的教师资源得到平衡,能够让孩子们见识到更多的老师,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。笔者作为一名在乡村学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师,虽说我们本地还没有实行教师全员轮岗,但是,老师们对这方面的问题也都很关注,也经常在工作之余一起讨论教师轮岗方面的问题,不管轮岗规模和范围的大小,对老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,这是可以肯定的。


首先,轮岗交流给老师带来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。老师们在自己的学校已经工作多年,对这里的同事和学生都比较了解,已经把自己融入到了这个集体当中,老师们工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,更重要的是,当初选择在这里工作,主要是学校离家不太远,或者是因为在这所学校工作,才选择了在附近买房安家,这样既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,下班以后又能间接地照顾家庭孩子,而实行轮岗以后,需要到其他学区的学校工作,老师们的这些情况都会被打乱,甚至生活习惯生活节奏都要重新调整,也有可能会出现,个别老师因路途遥远,需要寄宿在学校而不能回家的问题。


其次,教师轮岗给教学和孩子们带来的影响也是双重的,表面上看似公平了,而实质上效果也未必都那么理想。一方面,教师轮岗能够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,享受到先进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。教师全员轮岗就等于是全覆盖无死角,使师资资源真正的流动起来,特别是偏远学校的孩子们,他们应该是轮岗交流的最大受益者;另一方面,教师的轮岗都是有一定期限的,有的一个学期,有的一个学年,总之他们都不是长期在这里执教的。如此以来,孩子们只有不断地适应新老师改变新的学习方法,这位老师教了一个学期,下一个学期又换了新老师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影响的。

游客3

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
首先,教师上下班便利问题应该被重视,以前教师是“一校定终身”,实行轮岗制度后将成为过去式,那么对于已经有稳定住所的教师,一般多会在学校周边定居。

换学校后通勤就成了问题,就近轮岗更为合理,或者给教室通勤和住宿提供一定的便利。

其次,教师不再一校终身,每所学校只工作6年,学校方培养名师的积极性可能会大大降低,因为不想浪费财力和物力给别人培养,所以可能得过且过,这对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没好处。

写在最后
实行教师轮岗制度是为了均衡师资,实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,怕的是名校资源被分出去后,民校没落,差的学校起不来,最后变成了一起衰落,这就尴尬了。

我们追求的是一起变好而不是一起变差,制度是制度,实行起来还是要进行调整的。

游客4

首要在于因地制宜。教师轮岗是件难事,既不能像日韩那样“削峰填谷”,又不能像英美那样“峰谷随形”,而是要“保峰填谷”,立足各地区、各学校具体情况,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,促进各类学校共赢,促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。

游客5

知名中小学的核心资源在于过硬的师资力量。相较于一味地为薄弱校投入硬件资源,通过教师轮岗,发挥名师“传、帮、带”的作用,输出重点校的教学管理经验,是更为“解渴”的帮扶方式。推行教师轮岗制度,逻辑起点是在推动教育均衡上有更大作为,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,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,让学校之间差距逐渐缩小,让学区内、区域内乃至全市范围内的学校办学质量趋向优质均衡,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,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活力和竞争力。